簡單地介紹,「身體經驗創傷療法」( Somatic Experiencing,簡稱SE ),對於「創傷」及「如何療癒創傷」的一些重要看法與概念。首先,在「身體經驗創傷療法」中,創傷是生命中的必然,是尋常的,每一個我們都經歷過大大小小不同的創傷。其次,創傷是可以被化解及療癒的,那是生物本能的設計(而非過去主流學界以為的,創傷會永久改變大腦,並持續終身)。第三,微小的事情也能形成創傷,關鍵是是否發生得太急、太快、太多,或雖微小卻持續反覆長時期的發生,直至某一刻真正壓垮了受創者再也回復不能……
-
「自我調節」與「自我控制/因應」在心理諮商中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,儘管各有其功能與重要性。而在許多時刻,關注並啟動的是「自我調節」,恢復與連結身體原有的本能復原力,我想這是「身體經驗創傷療法」等結合身體取向的心理治療,在轉化創傷上如此有效且深入的原因之一 。
-
簡單介紹一種新的且非常有效的心理創傷,包含創傷後壓力症候群,的治療取向和技術。「創傷在身體裡 (來自神經系統的反應),而非在事件裡。」創傷因而不再是無期徒刑,它可以有效療癒,更容易預防,只要我們願意讓自然的生物本能來引領我們。
-
一種從身體與大腦化解創傷的新的治療選擇。寫給醫療、精神心理專業人員與性創傷復原工作者。性創傷治療的不同階段,初期準備階段安全與穩定的重要,建立資源,到界線建立與恢復健康的攻擊性。
-
當你困惑時可以參考的,在與「 情緒不成熟 」的伴侶或父母的互動相處當中,能夠為自己設立「合宜且健康的界線」的 10 大基本指導原則 請想著這個讓你困惑的關係,目前的困境。大聲唸出以下這些宣言。去感受這些詞句,與感受你的身體。 我在琳賽・吉普森(Lindsay C. Gibson)的《 如果父母情緒不成熟–和內在父母和解,從假性孤兒邁向情感獨立的大人》一書中,讀到其提出來的10項權利法案…
-
如果你也與我一樣,就是個「內向者」,那麼,你可能比那些精力充沛的「外向者」,更容易在現代生活中感受到疲倦與耗竭。「內向」的我們,需要定期、不定期地停下手邊特定事務,暫時性的撤退和沈澱……..。一方面,那往往是為了更好地再出發和給出,另方面,回到真實的自己,並允許每一日身體、心理、與神經系統都能夠放鬆、休息,什麼都不用做、哪裡也不需要去、就在那個當下……..而我慢慢地在學習,這樣的狀態「並沒有錯」,甚至可能「很重要」。
-
內向與外向性格者都是很棒的特質。兩者的關鍵差別之一,在於獲取和恢復生活精力方式的不同。外向者,向外以獲得精力;內向者,則向內以獲得精力。
分享臨床實務上對於性創傷治療一種極為實用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。在準備階段完成後,逐漸進入核心創傷的處理,如何在此階段化解與轉化創傷。也提及了,一併會處理到的原生家庭關係,或現有伴侶/親密關係。最後,則描述五種,常見的性創傷需要額外處理的主題,包含: 性受創者的「羞愧」、「倖存者罪惡感」、受害者與加害者的能量融合,在某些時刻面對某些人時 (好比小孩、配偶),成為加害者,彼此性能量的融合,以及,經常加重治療過程中的挑戰的「創傷重演」。